杏林樂韻一片天 慈善音樂會

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將於2025年8月10日(星期日)晚上假宣道國際學校宣道會堂舉行年度慈善音樂會。是次活動所籌得的善款和相關收益,將不扣除任何開支,全數撥捐OneSky Foundation Limited(亦稱「一片天」),為一片天「幼健啟航」計劃籌募經費,旨在支援本港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為他們的身心發展提供穩固的基石,幫助他們建立健康、快樂的成長基礎。香港醫學會(下稱「醫學會」)誠盼各界踴躍參與,以行動支持兒童健康成長,共建關愛社會。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將贈送一張音樂會門票予捐款港幣伍佰元或以上人士。

香港醫學會會長鄭志文醫生於記者會上表示:「香港醫學會自192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持「維護民康」的宗旨,匯集了在香港執業和服務市民的會員醫生,致力推動醫療專業發展,積極推動健康教育,服務市民大眾。過去三十年來,本會合唱團及管弦樂團持續舉行公開演出籌募資金及拓展資源,支持有需要的社福項目,並於其後正式成立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凝聚社會力量,為不同社會服務機構籌款,關懷弱勢社群,實踐專業回饋社會的承諾。」

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主席楊協和醫生在會上亦表示:「自慈善基金成立以來,香港醫學會得以更有系統地策劃及推行各類慈善活動,令資源分配更趨妥善,讓更多有需要的社群受惠。」楊醫生續指,慈善基金委員會一致支持一片天「幼健啟航」計劃,認為該項目有助促進弱勢兒童的早期發展,為他們提供重要的學習與成長支援,並有望為基層家庭帶來實質改善,對社會整體發展亦具正面效益。為全力支持是次慈善音樂會,香港醫學會將承擔慈善音樂會的所有行政及籌辦開支。他呼籲社會大眾踴躍參與及慷慨解囊,為有需要的兒童及家庭送上希望與祝福。

一片天執行總監李慧琳女士表示,香港每四名兒童便有一名生活在貧困之中,基層家庭照顧者長期承受沉重壓力,影響幼兒的成長質素。「一片天」致力支援有0至6歲幼兒的低收入家庭,透過「幼健啟航」計劃提供親職教育、育兒支援,及設有幼兒與照顧者為本的「社區客廳」,推動正向育兒文化。該計劃的服務包括提供免費設施、回應式啟育為核心的照顧者培訓班及親子活動等,旨在提升照顧者的育兒信心與能力,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李總監表示:「我們感謝香港醫學會的支持,協助『一片天』回應及支援照顧者的身心靈需要,讓每位受助兒童都能在關愛環境中茁壯成長。」

記者會上,其中一位「幼健啟航」計劃服務使用者現身說法。Kaki於記者會上分享其經歷,她留意到兩歲的女兒語言發展較同齡兒童遲緩,遂積極尋求專業支援,包括到「一片天」參加照顧者培訓課程,學習育兒技巧。她每日陪同女兒到中心用膳及參加主題班和遊戲時段等,讓孩子在親切及支援性的環境中探索及學習。Kaki說:「『一片天』專業團隊提供針對性的建議和支援,讓我在育兒路上更有信心。女兒在這裡接觸到閱讀、手工及社交活動,獲益良多,也愈來愈喜歡來這裡與小朋友互動。」

另一名服務使用者Gloria是一位居於唐樓、育有兩名年幼子女的母親。當她首次接觸「一片天」時,長子仍就讀幼兒園,幼女仍需全天照顧。丈夫長時間工作,家庭開支緊絀,所有育兒重擔落在她一人身上。日復一日揹著幼女出入接送長子、處理家務,身心俱疲;加上居住空間狹小,孩子難以釋放精力,影響身心發展。她感謝「一片天」的支援,透過稍息服務為她騰出空間,讓她可以喘息與整理生活。她亦定期參加家長課程與興趣班,紓緩壓力。她的長子現已升讀小學,自去年暑假起參加中心的免費小提琴課程,逐步建立興趣並重拾信心,更將會與其他學員於籌款晚宴中演出,變得更開朗與樂於分享。Gloria坦言:「家庭責任沉重難支,是『一片天』讓我看見希望,讓孩子獲得適切發展機會,也讓孩子有機會健康成長。」

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深信,促進兒童健康與家庭福祉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本會誠邀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弱勢兒童的需要,透過參與或捐助慈善音樂會,成為支持家庭與兒童發展的同行者。展望未來,本會將繼續與不同持份者攜手合作,發揮專業力量,回應社會所需。

「杏林樂韻一片天」慈善音樂會詳情:

日期: 2025年8月10日(星期日)
時間: 晚上7時正
地點: 宣道國際學校宣道會堂

註: 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將送出音樂會門票一張,予捐款港幣伍佰元或以上人士。

關於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
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於2006年成立,旨在凝聚專業力量,推動社會公益。香港醫學會一直秉持「維護民康」的宗旨,關注香港醫療發展及市民的需要,自1990年起透過旗下管弦樂團及合唱團舉辦公開演出,為多個慈善團體籌募善款,惠及病患者、基層家庭及弱勢社群。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致力推動醫療、專職醫療及健康教育工作,並透過妥善管理善款,持續舉辦各類公益活動,回饋社會。

關於李伯忠一片天國際啟育中心
國際非牟利組織OneSky for all Children (“OneSky”) 一直致力推動弱勢幼兒早期教育及發展,在中國、蒙古、越南以及香港李伯忠一片天國際啟育中心開展工作。香港中心位於深水埗,為家中育有0至6歲幼兒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多元親職及育兒服務,支援照顧者促進弱勢幼兒全人發展。透過創造一個育兒友善的遊樂啟蒙環境,中心為照顧者提供各式親職教育、親子活動、諮詢及轉介等服務,讓他們與幼兒共樂共學,同時培育社區幼兒照顧者,從而建立一個更專業的幼兒照顧網絡,互助社區。OneSky自1998年成立以來,OneSky 一共培訓超過113,000名幼兒照顧者,改變超過377,000名弱勢幼兒的生命。

 

來論:育兒壓力爆煲 親子社區客廳為照顧者帶來及時雨

上週末發生了令人傷感的新聞︰一名三歲女童在家陪伴懷疑因哮喘猝逝的母親數天,只靠乾糧充肌,終因女童按捺不住大哭而揭發事件。作為幼兒工作者,除了擔心事件對女童造成的陰影外,還要思考在社會層面,我們要如何多行一步,關注基層幼兒照顧者的壓力?

事件中的單親媽媽獨力照顧女兒,失業多年,加上本身健康欠佳,相信育兒壓力不輕。記者拍攝到家中掛有母女二人的照片。我不期然想到,事主像許多媽媽一樣,都想盡力給予孩子最多的愛和關懷,可惜身不由己,故事以悲劇告終。

基層家庭的幼兒照顧者,長期在育兒和經濟壓力之間拉扯,疲於奔命。政府已有多種經濟援助措施支援基層家庭,不過對於育有幼兒的基層家庭來說,他們同時希望找尋到一片空間,讓幼兒可以安全和舒適地成長,自己可以找到支援,喘一口氣。

以我們服務的深水埗區為例,許多家庭住在狹小的劏房,幼兒大多由母親長時間照料。照顧者和孩子困在侷促的空間內,嬰兒聲嘶力竭的啼哭,稍大一點的幼童像猴子般在家裡跑跳,空間不足以讓幼小的孩子探索、學習和成長,照顧者除了要面對孩子的成長和心理需求,同時要獨自應付繁瑣的家頭細務。以為在家育兒很輕鬆? 其實照顧者的情緒長期難以放鬆。許多媽媽都會跟我們說,「我不想再見到孩子了」、「我覺得很崩潰」,甚至曾有媽媽發高燒都要帶著一歲多的孩子來中心,因為「我暈倒了,你們可以幫我看顧孩子」。

在今次不幸事件之外,我們觀察到當前幼兒服務體系存在明顯斷層:在孩子2至3歲進入幼兒園之前,社會尚未建立及時支援有需要家庭的介入機制。眾多研究顯示,幼兒在0-2歲的大腦發展最為迅速,學習能力最強。可是香港有27%的弱勢幼童生活在貧困中,即約每四名兒童之中,便有一名生活在貧窮裡,大大剝奪了幼童發展的機會。

一片天曾於2024年委託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幼兒及基礎教育部,成功訪問本中心近300名會員,發現87.6%的受訪者表示需要付出比預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超過六成受訪者擔憂養兒育女的開支,而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孩子令自己難以兼顧其他方面的責任。

社會鼓勵生育,我們可如何支援幼兒照顧和基礎教育,讓照顧者不會覺得生育是單打獨鬥,難以承受? 試想像若香港十八區都設有親子社區客廳,讓幼兒照顧者能夠互惠互助,築起社區支援網絡,有需要家庭便能及時得到援助。我們在深水埗的親子客廳,每日為弱勢家庭提供情緒支援、育兒指導,並提供短暫幼兒照顧服務,有效幫助幼兒照顧者面對家庭及育兒方面的壓力,為有需要家庭帶來及時雨。

政府亦曾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針對改善長者和殘疾人士照顧,研究建立照顧者資料庫,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能考慮將資料庫的範圍擴大至初生至幼兒階段,儘快有効地識別高風險的隱形個案,主動為高危家庭提供支援,避免不同形式的慘劇重現,為孩子快樂的童年打好根基。

李伯忠一片天國際啟育中心項目總監陳翠茵
(文章原刊HK01